第13章
宫中最近传出了一则消息,兵部克扣了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有不少家中壮劳力在战场阵亡的将士家属已经过不下去,只能乞讨为生。
这则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以极快的速度在市井之间流传。如今几国征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哪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更强,哪个国家便更容易取得胜利。而军事实力绝大部分取决了将士的信念,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哪怕最昏庸的君王都知道将士离心离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如今这消息一出便如同捅了马蜂窝。这几日陆陆续续有人自称阵亡将士眷属上兵部衙门来告状,事情愈演愈烈。
左右将军冯庆宗和杨和志都已经到宫内面见韩凌隐要求彻查此事,并主动请命自荐为司寇,彻查此事。
韩凌隐将这两人的提议按下不表,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事情至此便陷入了僵局。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第四天,突然又有一条消息凭空冒出,称是裕国旧臣记恨玥国士兵攻打自己旧国,便私下克扣了将士钱粮。
而裕国风调雨顺,多年无外敌入侵,裕国旧臣生活安逸,以写文章论辩为雅事,因此有不少人都能言善辩,针对玥国武将无端攻击,自然不愿意平白被扣下这个锅,便也纷纷写文章回击。
一时间论战无数,若有两个大臣相对而行,未道明身份前互相谦让,可若是自报家门,知晓对方分属不同阵营,便非要争个我先你后。
短短几日,已经出现几例大臣召集家丁互殴,双方各有损失的事。更有一位大人亲身上阵,结果被人砸破了头,他不愿咽下这口气,言之凿凿要堵住和他起冲突的那位大人的大门,已经派人在门外叫骂了几日,如今那位大人上朝都要从后门偷偷摸摸去。
众人见玥王韩凌隐对此没有反应,于是两方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随着事件逐渐发酵,被这种党派之间的义气相激的人越来越多,背后甚至有人组织的趋势。
直至两方争斗致三人死亡,两人重伤,几十人受伤,韩凌隐终于叫停了这场争斗,在此次争斗中挑唆煽动的大臣都降罪,而尽力调和,保持克制的有不少都升了官。
杨和志和冯庆宗在此次事件中都没有出面,完全任由部下争斗,直到这场争端的落幕。
众人才明白,韩凌隐下了一局大棋,军中朝中不听从命令的大都被剔除,这些人继续留在军中,心存偏见,迟早会酿出大祸。
杨和志和冯庆宗定是得了韩凌隐密令,才跳出此次事件,充作旁观的局外人。
表面上看事情已经处理地差不多,但林惜青的日子却不好过。
“林卿觉得此事孤处理地如何?”韩凌隐头也没抬,将批完的奏章草草往旁边一甩,又翻开一个新的看了起来。
“王上处理的极好,六国之中恐怕无人能做到王上这般好。”林惜青在此处已经站了许久,腿已经开始僵硬,慢慢没有知觉,她只能左右颠着,交替休息一会儿。
今日韩凌隐突然把自己叫来在殿内值守,却也不说做什么,林惜青已经被晾在这里两个时辰了。
韩凌隐终于抬起头看向林惜青,“林卿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说?”
“并无,王上。”林惜青垂眼看着地面,右手拨弄着手上的银镯。
“林卿可以再想一想。”
这声音听在林惜青耳朵里飘忽忽的,柔和地不似真人。
“倒是有一事想向王上请示。”林惜青抬头看向王座上的那个人。
“说吧。”韩凌隐身体放松了些,斜靠在座椅上。相处多了林惜青才发现玥王其实是一个很懒散的人,能躺着绝不站着,没有条件了暂且不说,一旦条件好了身上的那股矜贵劲儿便出来了,就开始挑三拣四。
“臣近日惯用的香用完了,想向王上告假一日,去洒香阁配一些新的。”林惜青说完便又垂下头,静等着韩凌隐暴怒的场面。
只是预想中的场面并没有出现,韩凌隐表情甚至没有什么变化,平静地道,“说完了吗?说完了便出去吧。”
林惜青也不多说什么,起身告退离开了。
韩厘见刚才两人气氛不对,不敢过来。如今林惜青走了,韩厘再不过来也说不过去。
他打量着韩凌隐的脸色,只是许久看不出什么,心中觉得已经风平浪静了,便过来给韩凌隐斟了一杯红参泡的茶。
“王上,您前些年征战多方,虽然如今年富力强,只是也要注意保养,奴询问了秦军医,这茶您喝着对身体好。王太后也叮嘱奴多仔细您的身体...”
“行了行了,孤又没说不喝。”韩凌隐端起参茶一饮而尽,只是看见这个茶杯,对韩厘挑剔地道,“这茶杯什么配色,还有这茶壶,看看这细颈做的,都能倒出饺子来,统统给孤换了。”
韩凌隐说完一甩袖走了,留下韩厘一个人在这里欲哭无泪,他就不该这个时候过来,王上果然还在生气。
林惜青知道韩凌隐为什么生气,也知道怎么可以消除他的怒气,可是她不打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