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还是得赚钱啊
两天后,村里又炸开了锅。
赵三林请苏媒婆一天内完成了三书六聘,给了聘礼10两,春杏又要出嫁了!
原来,婚事是张氏以赵三林救春杏毁了她的清白为由定下的,而且狮子大开口要了10两银子的聘礼。
大家都嫌弃张氏做事不地道,成婚当天的全福老人都没有人愿意去。
大家都在传,张氏这是被林氏要走那10两银子不甘心。
虽然大家都很同情赵三林,但是克人的名声摆在那儿,也没人敢管这回事。
出嫁前一晚,春杏拖着没恢复的身体,请兰花出嫁当天去陪陪她。春杏没有什么朋友,兰花救了她,春杏想跟他成为朋友。
李氏是有点纠结的,怕别人嫌弃兰花,又想兰花能多交两个朋友。最后还是同意了。
兰花才13岁,丧父不久,还有点傻乎乎的。正常来说,是不会让这种人陪在新房的。
但是,张氏拿到银子后并不在乎这些了,毕竟在她看来,名声毁了,嫁给克亲的赵三林,春杏的未来已经是注定了的。
成亲当天,兰花还带上了签到出来的口红,BB霜,以及第四天第五天签到的眉笔、综合眼影盘。
也幸好这些东西虽然拿出来了放不回去了,但是外包装自动换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包装,不然都不敢拿出来用了。
兰花想着,帮人帮到底,这个时代的新娘妆在原主印象中,跟媒婆也没太大差别了,给春杏化个妆,新婚夜新郎留个好印象。
简单的淡妆画好,媒人就进门了,冷冷清清的,大家才随了礼没两天,这会也没人再上门了。
苏媒婆是富贵村和周边几个村出了名的好媒婆,找她做媒的人不知凡几。
走进门,看到春杏,虽然还是穿着粗布衣裳,看着跟昨天差别不大,又好像漂亮了很多。
苏媒婆旁敲侧击,看到兰花点头,春杏告诉了她,是兰花帮她化的妆。
“这可真是个伶俐人儿啊。可有想过做我们这行啊?婆子我出入各家宅院,也没见过这样的好手艺。”
“等今天忙完,我再去家找你?”
“小姑娘,你放心,我苏媒婆的名声还是可以担保的,不会害你的。”
原来,在古代,只有官媒才是正儿八经的职业,私媒一般都有其他职业,方便他们出入后宅,了解各家后院的情况。
就王兰花这一手,不知道能给苏媒婆带来多少生意呢。
苏媒婆已经领着盖上盖头的春杏出了门,农家贫穷,也就没有讲究必须骑马抬轿了。
王兰花还在懵圈的回忆苏媒婆手上那一大串红线。
是的,不是手腕,是手里有一大串红线。
“小童,是我眼花了,还是你坏啦?”
“为什么我看到一个人手里拽着一大把红线啊?”
“你才坏了呢!你全家都坏了!那是媒婆,又称红娘,她手头那么多姻缘,当然手握红线了,都是别人的。”
“你没坏,为什么春杏的本来姻缘就是赵三林,中间叉出来个杜老爷。如果不是我的现代急救知识,赵三林的姻缘就要断了。”
“......”某童缩到角落自闭去了。
据说三朝回门,春杏都没有去王家,张氏跑上门骂春杏,被春杏扫把扫出来了!撒泼打滚了一遍也没占到任何便宜。
这可惊到了大家,春杏以前多勤快老实的一孩子啊,咋说变就变了呢。都惊动了族老上门说项,结果不知道怎么谈的,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大家都说,村尾这赵家果然邪门。
王兰花听到这些的时候,笑了。
挺好!这朋友能处!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叮,签到成功,获得老面馒头4个半。”
天刚麻麻亮,王兰花的生理时钟叫醒了她。
今天终于签到点有用的了,就算是以前嫌弃的没有任何滋味的老面馒头,饿了这么久后,也觉得是人间美味了!
起床收拾收拾,王兰花开始生火煮粥,毕竟身体做了这么多年,跟着李氏看看也能上手了,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麻利。
来了这里之后才知道,以前养生才煮的小米粥,原来就是古人的主食粟…说是粥,其实也跟米汤差不多。
这个时代的南方也是有大米的,只是产量低,难舂米,是属于精粮的,村民没有几家舍得日常吃的。
还债后,家里就剩下这四间茅草屋了,院子里的鸡圈也是空空如也。一直追求断舍离,极简风。这会儿是真简了,不该有的没有,该有的也没有。
环顾这个小小的院落,南边并排右边是主屋左边是堂屋,东西各一个卧室,东间王家两兄弟住,西间两朵花住,家里唯二值钱的大水缸和铁锅都在东北角的厨房。
偷偷摸摸把小半个馒头碾碎化开煮在粟米稀饭里,洗了一大把昨天铁牛摘的野菜进去后,兰花一边扫着前院,一边出神,这时李氏从主屋出来了。
“兰花,娘今天要一天都跟着你哥下地,春耕快结束了,咱家地耽误了一些,必须赶上来,今天你在家做饭,中午直接送到地里去就行了。”
李氏没得到回应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