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借调四
碰头会上,李国庭通报了一下情况,发现有两名盗墓团伙成员在逃,正在组织抓捕。发现盗洞洞口,在距离墓穴一千米外的一个新建养殖场内,已经安排守护。最有意思的是方慧发现三名盗墓死者可能是因为中毒而死,惊吓只是死亡的加速因素,并不是直接因素。
“中的什么毒?”我插嘴问道。
“目前还不清楚,正在化验。”方慧接话道。
“测一下水银中毒吧,可能墓穴里有大量水银。”我悠悠的道。
“水银?”胡小虎跟老姜同时失声问道。
我点点头,这个问题本来就不需要回答,他们两人也不是为了取得答案,是因为这个有点巧合。
“墓穴里为什么要放水银?为了保鲜?为了防盗?”方慧奇怪的问道。
“水银在古代代表不腐不朽,保鲜的因素有一些,古人可不知道水银有毒,防盗因素就不存在了。”我以跟年龄不符的口气说道。
“方慧这就出发,去弄清楚盗墓死者是不是中毒,我们几个去盗洞看看。”李国庭安排道。
盗洞,长达一公里的盗洞,这个工程有点大。为了防止再次的水银中毒,李国庭专门借来了矿山专用的防毒口罩。在借口罩的同时还借来了几顶带矿灯的安全帽。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地下通道,谁先谁后成了一个争论焦点。在一番争先恐后、摆事实讲道理、论资排辈、文争武斗比较之下,我胜了。我的道理很简单,到洞内不可能再有人类能遇到的危险,降妖除魔,谁在先已经不用争论。
我第一,李国庭作为组长第二,姜华桐人老经验足第三,胡小虎年富力强用不上,看守洞口。洞口虽然有民兵轮番看守,可是万一里面有什么变故,还是需要调配救援的。
盗洞并不是笔直的一条通道,而是有蜿蜒有起伏,我不懂这里面的勾勾绕绕,但我知道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条通道在之前文物部门也有人下来过,但是没敢进入太深。原因是他们不具备抗风险能力,我不明白这是个什么理由,现在我们是挖洞者之外第一波进入的。
一千米的通道足足前进了近一个小时,我在前边用矿灯照着路,同时不允许别人再开灯,以免打扰我的判断,同时也能节约用电,万一时间长了电量不足。八十年代的矿灯电池是一块砖头大小的铅酸电瓶,那玩意儿死沉死沉还不耐用。
盗洞到达的地方并不是墓门,也不是墓墙,而是墓底之下。我伸手抓了一把湿漉漉黏糊糊的土,仔细端详一下,然后递给李国庭,“看样子还真的是有水银,所以盗墓者没敢向上再施工,”
李国庭点点头,将土递给身后的姜华桐,“老姜你看看是不是有水银?或许还有别的东西。”
老姜拿开口罩,把土放鼻子底下闻了闻,摇摇头,“看上去像是有水银,有闪光,倒是没有别的味道。”
“我们撤”。李国庭断然命令道。
功而返?我不甘心的又在地上挖了一大团土,团了一个圆球。
午饭后,我跟老姜精打采的坐在会议室听胡小虎叨叨叨叨的数落我们。老姜是一言不发,这老货有准的很。我低着头开始琢磨一项大工程,水银可是很值钱的东西,在我们胶东有很多开小金矿的,提炼黄金可是要用到水银的。
“你说说你们,一上午白白浪费,我想下去你们还不让,这活干的真没劲。要不然等李头回来,咱们一起建议,另挖一条通道,直达墓室。哎,小张同学,你说打开侧面好还是打开顶部好?”看我没说话,胡小虎继续叨叨,“那个十三陵好像开的正门,开正门能保留通道,将来开辟一个旅游景点也不。就是不知道这个墓穴规模够不够,太小了可没开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