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做狗,我也是个爷 > 第18章 杨家烧鸡

第18章 杨家烧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回到笼子里,一阵困意袭来。和愣头青闲聊了一会儿,不知不觉睡着了。

早晨,我被烧鸡的味道弄醒了。嗯,烧鸡,地道的杨家烧鸡。

难道这里距离京城很近吗?杨家烧鸡,当年可是红透大江南北。外地的商贾,特意坐着马车来京城,就为了尝尝杨家烧鸡。

杨家烧鸡只接待到店里吃的客人,想拿走是万万不可以的。论你剩下多少,哪怕你一口没吃,想带走回家慢慢品尝,对不起,不行!

因为各家有远有近,冬天还好些,夏天如果往湖广一带拿烧鸡,没到地方就臭了。即便是京城,因为储存不当,烧鸡变味儿了,也会影响杨家烧鸡的名声。

所以,杨家在洪武皇帝活着那会儿,就定下了只可以吃,不可以拿走的规矩。

崇祯九年,玉王爷让在家宴客。客人想尝尝京城著名的杨家烧鸡。

玉王爷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让老管家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另附黄金十两,用马车拉着一箱冰块儿,来到杨家购买烧鸡。

可以说玉王爷给足了杨家面子。

当时杨家当家的,叫杨建生,已经八十多岁。他当时闭店谢客,带着全家老小,齐齐地来到玉王府,一字排开跪在门前。

杨建生双手捧着告罪文书,大声朗读。说杨家对不起玉王爷,现在跪在这里,请玉王爷发落。

为了保全杨家烧鸡的名声,为了让杨家烧鸡传承下去,恳求玉王爷,留下杨家年龄最小的男丁杨连明。

玉王爷大惊,慌忙从府里跑出来。

当着很多百姓的面,玉王爷给杨家道歉,并亲手书写“只可亲尝”四个大字,当场让匠人制作成七尺长的牌匾,挂在杨家的正堂。

玉王爷领着客人,到店里去吃烧鸡,给出的十两黄金,玉王爷没有要回来。杨家用这金子扩建了店面,有了后来京城著名的杨家酒楼。

今天怎么会有杨家烧鸡?难道他家改了规律,可以买出来吃了吗?

秋鸽蹲在笼子边,拿着烧鸡摇晃着,用香味儿引诱着我。

她的半边脸还有些红肿,但是非常有精神,眼神里全是喜悦。大概是她知道了,虎哥已经成为太监。

“小毛驴,起来吃饭了,正宗的杨家烧鸡,吃完还有,我们这里储存了几百只呢!”

储存的还叫什么正宗?真没见识。

杨家烧鸡做好了,拿出来油汪汪的,配着他家独门秘制的香椿酱,就着八宝汤那才叫正宗。

不过有的吃就行了,二爷成了狗,就不摆谱了。

一只鸡几口就没了。成了狗,吃东西也随了狗的习惯,觉得狼吞虎咽才够解馋。再也不用端着架子,用筷子夹着撕得很细的条儿,沾着酱慢慢吃。

烧鸡很香,但是明显火候儿不对,骨头太烂了,桂皮味儿太重。吃杨家烧鸡,没有香椿酱也就算了,没有八宝汤就太煞风景了。

豹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只烧鸡。

“我就说这二哈能吃,没有两只根本吃不饱。”说着,豹哥把烧鸡放在我面前。

旁边站着的一个年轻姑娘说:

“给狗吃正宗的杨家烧鸡,豹哥和秋鸽真善良。”

豹哥指了指烧鸡说:

“这算什么正宗?网购冷藏的而已。正宗的杨家烧鸡,在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战乱中毁了。这是杨家的后人,根据传下来的秘方制作的,味道差了很多。

在省博物院里,有一块匾,写着'只可亲尝'四个字,原来的杨家烧鸡只可以在店里吃,不能打包。现在快递全国包邮,只能随便吃点,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