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去下诏吧
杨文启高兴的拍了一下杨诚的肩膀,大喜着说道。
“你可真是有出息,咱们老杨家出了一个小三元!”
“老祖宗要是知道了,不知道多高兴呢!”
杨诚笑笑说道。
“堂哥就不要再夸赞了,再说我就要上天了。”
说完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对了,刚才我进来的时候看到店里的位置好像不够。”
“许多读书人都没有座位。”
杨文启闻言,皱了皱眉说道。
“店就那么大,还要放话本的架子。”
“来的人太多了,实在没有位置了。”
“我想着要不要再开一间分店呢?”
“正好你回来了,你觉得如何?”
听了杨文启的话,杨诚低着头思索了一阵,才说道。
“可以,既然书店的生意这么火爆。”
“倒是可以开分店了。”
得了杨诚的肯定,杨文启便有了主意。
两人又聊了一阵,眼看天色不早了,杨诚才赶着马车回去了。
路上,杨诚想着,这话本要是能扩散到整个大明朝,那就好了。
哎,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要不然日进斗金那都是小意思。
虽然他的话本还不能到达大明朝的各个角落,但是他的策问已经躺在了文渊阁的书案之上了。
文渊阁内,三个人正围在书案前面,看着桌上的那份策问。
一位须发皆白,满脸深深的皱纹的老人,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人淡淡的说道。
“李公,刘公。”
“这份策问你们也看过了。”
“觉得如何?”
这位老者话音一落,他左侧一人便捋着灰须,说道。
“徐公,这份策问对于瘟疫剖切的深刻,救治措施也分析的入情入理。”
“确实是可以贯彻到大明朝各个州县去。”
“日后我大明朝再遇到此等事情也算有章法可寻了。”
这人刚说完,另一人也点点头,说道。
“李公所言极是,我观此策问写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可见这位学子是个有才能的。”
被称作徐公的这位老者正是大明朝内阁首辅徐溥,只见他眼睛里含着淡淡的笑意说道。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县城,竟然有如此大才。”
“实乃我大明之福啊!”
“既然二位没有什么异议,那就把这份策问呈给圣上吧。”
说完便用小票墨书贴于奏折上,然后递给了一旁的小黄门。
此刻乾清宫大殿正位上,一位身着明黄色精致龙袍的男子正提笔在书案上批阅着内阁送上来的一些奏折。
忽然就看见外面走进来一个小黄门,低着头捧着一本奏折匆匆走了进来。
于是抬头让一旁的内侍把小黄门手里的奏折呈了上来。
打开一看,见是上午他发给内阁批阅的那篇策问。
已经被徐阁老等人批复了,心中甚为欢喜,提笔便在上面用红字批注了一番。
批红之后,又唤来一旁的内侍,吩咐了一番,说道。
“去给内阁下诏吧。”
内侍得了吩咐便出去了。
弘治帝拿起那篇策问,又翻出来一首词,对照着看了一番。
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杨诚。
倒是个人才。
放下手里的奏折,弘治帝信步来到大殿外面,抬头眺望了一下远方的天空。
而这远方的天空之下,一辆马车正慢慢的朝着小池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