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诈拍摄
陆昭然对那天记忆很深,那晚是宋叔叔值班,父亲那晚接到电话外出整宿未归,第二日清晨风尘仆仆地告诉他:宋知叔叔没了……
陆昭然眨了眨眼睛,把自己从回忆里抽离出来。
他长宋慈五岁,去年警校毕业考上南坞的警局,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而他知道,自七年前宋知叔叔去世,宋慈的人生规划也悄然和自己重合:继承宋知叔叔的衣钵,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似是不忍看宋慈沉浸在悲伤中太久,陆昭然语气轻松的打破车内的宁静:“阿慈,你想好报哪个大学了吗?”
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宋慈的分数足以支持她去国内不的警校读书,但还未到报志愿的时候,她心里也只是有几个隐隐约约的目标院校。
“我想……我最想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陆昭然闻言偏头有些惊讶,看了眼她:“阿姨会同意吗?”
这所院校确实在警校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在祖国的北端,离南坞有几千公里的距离。
宋慈摇头:“我妈当然不愿意……”
“咱们省内也有不的警察学院,离家也近,怎么?不愿意当哥哥的直系学妹吗?”
半开玩笑的语气,但陆昭然确实不想让她去这么远的地方读书。
宋慈闻言轻笑了起来,梨涡若隐若现:“哪有,我还没想好呢!”
见她又生动活泼起来,陆昭然也弯了下嘴角,专心开自己的车。
二人很自然的闲聊起了其他家常,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驶到了宋慈家楼下。
宋慈下了车,笑眼弯弯地跟陆昭然摆手:“谢谢昭然哥今天满足我穿警服的愿望,我很开心!拜拜。”
陆昭然笑着点点头,宋慈转身上楼。
他的目光随着白色裙角下白皙细长的小腿消失在楼梯拐角,落在了面前这栋熟悉的黄色小楼上。
当年宋叔叔去世,因他曾参与缉毒工作,本着保护家属的原则,警局安排宋慈一家掩埋身份从云城举家搬到南坞,直至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宋慈是烈士子女,自己也和宋慈断了联系。
其实陆昭然高中时,曾几次坐两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南坞,每每都只在她家楼下站一会儿,而后默默离开。
直到宋慈读了高中有了自己的手机,才和上大学的陆昭然又联系上。这三年的寒暑假,他俩见过很多面,相处也很自然,自然得……像一对亲兄妹。
陆昭然叹了口气,开始倒车。
近些年,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诈骗手段不断增多,境外诈骗犯罪团伙日益猖獗。
南川省因为靠近边境,许多没什么文化的年轻人,接到网友的一个电话便被忽悠出了境,自此失联,生死不知。
数不清的失踪人员案宗堆积在各个市区的警局内法侦破,省厅急的连发几个红头文件督办反诈问题,下面的单位也应声而动纷纷成立反诈小组编制工作方案。
然而其实全省上下人不知,一天不能多国联合执法直捣犯罪分子老巢,边境就会一天不得安宁。病灶不在于此,灵丹妙药吞下去也毫用处。
因此论方案编制得怎样花里胡哨天花乱坠,说到底,在南川这样的边境省,反诈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全面宣传,引导群众们提高警惕性,加强自我防范。这也是宋慈获得这次穿警服拍摄机会的原因。
南坞市警局的动作很快,仅仅三五天,上至八十岁老媪,下至黄发垂髫,印着宋慈和陆昭然的海报和宣传手册已经发放到手中。宣传反诈的广播也开始在各个社区街道一天12小时地放个不停。
陆昭然本想提前给宋词送些宣传材料成品,谁料方有空闲下来时,宣传海报早已贴遍大街小巷。
忽的想起这两天是报志愿的日子,陆昭然踌躇了一下,还是决定给宋慈去个电话。
“喂?昭然哥哥。”清亮的嗓音从手机里传出,听起来心情不。
陆昭然心情也跟着好起来:“阿慈,宣传材料看到了吗?”
“看到了!外婆今早去买菜的时候,被发了好几张手册和海报。”实际上,此刻宋慈面前的书桌上就摆着那张海报,声音透露着雀跃。
“那外婆一定很骄傲,孙女这么漂亮又优秀。”
“当然,外婆说现在整个小区都知道海报上穿警服的女孩是她孙女了。”
……
外婆还说,说她看上去和宋爸爸一样,一脸正气,是当警察的好苗子。
外婆年纪大了,心思却清明。虽然已经失去女婿,却仍然愿意支持唯一的孙女报考遥远的大学,追逐自己的刑警梦想。
宋慈面前的电脑上,打开的是是大学志愿报考的网页,第一志愿那一栏,赫然填着“南川警察学院”。
她突然感觉眼眶有些发热,鼠标移到页面右下角的确定提交按钮上,重重地按了下去。
宋慈不知道,电话那头的陆昭然,此刻手中也攥着那张海报。海报上的宋慈,肤色透白,面容稚嫩,身型削瘦看上去弱不经风,眼神却清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