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乱世为王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怎么来了?”游淼惊喜道。

李治烽起身说:“过来接你,吃了么?”

游淼被太阳晒了半天,全身都是汗,黏糊糊的,又动脑一下午,说:“你先进来坐坐,我可能要在政事堂里多住几天了。”

李治烽便跟着游淼进来,路上见孙舆正在廊下说话,李治烽与孙舆见过面的,便朝他一点头,孙舆也点点头。给事中们有的回房去,有的收拾东西离开,见李治烽都不知何许人也。

“吃罢。”游淼把李治烽领到饭堂里,说,“这里管饭。啊,我忘了买碗……”

李治烽把包袱解开,拿出个金灿灿的碗,说:“老三给你的。”

游淼想起中午才朝赵超说了这事,居然赵超还御赐自己个碗!那碗沉甸甸的,却不是足金,料想是镀金。李治烽又拿出个陶碗,说:“我又给你买了个,吃饭不花钱?”

“嗯,你尽管吃罢。”游淼说。

李治烽便先去给游淼盛饭,菜已摆出来了,几个给事中过来吃饭,唐博等人都回去了,游淼便和李治烽对坐,李治烽用陶碗,游淼还端着赵超给他的金碗,好奇地瞧碗底,看看有没有字,果然有“天子圣赐”四个字样。

一人揶揄道:“游子谦,你还用个金饭碗。”

游淼笑答道:“是啊,陛下赏的。”

众人无语,游淼也不和他们客气,与李治烽便狼吞虎咽地吃起饭来,游淼少时娇生惯养,吃饭挑挑拣拣,米里有壳的,整碗必定不吃要重新舀。鸡蛋羹不嫩就不动了,鱼里带刺的不吃,肉炖得烂了不吃,硬了不吃,一道菜,咸了不吃淡了不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去了一次北方回来,倒是没半点讲究了,什么都吃,刚开始吃时那几个文人都被游淼吓着了。然而李治烽一坐过来,数人都不做声,只看着他俩吃饭。

李治烽堆了满满一层菜在上头,先是把饭全吃光了,再去添,如此添了两次,游淼吃了大半碗,多了吃不完,便把饭菜都扒给李治烽,李治烽吃完再去添,如此四碗,才总算停了。

旁观者拿着筷子,表情抽搐。

李治烽去洗碗,游淼便搬了两把椅子,在院里坐着,打了个饱嗝,说:“没有山庄里做得好吃。”

李治烽洗好碗,把赵超那个金饭碗放在架子上,说:“让钱嫂过来给你做饭?”

游淼忙道:“不了不了,先这么住一段时间吧。”

李治烽过来坐下,又说:“舅爷要派人过来伺候,不知道能来几个。”

游淼吓了一跳,说:“先生眼皮底下,别再让人过来了。”

李治烽道:“没人照顾,你衣服都不会洗,怎么住?”

游淼想了想,说:“那你选个少话的过来,跟我一间房睡。”

李治烽点头,游淼想到就头疼,政事堂里没点身份进不来,料想一个比一个世家,也一个比一个富,摆排场只会被笑话,想必这群家伙也是怕孙舆,没人敢在政事堂里放肆。

“走。”李治烽忽然起身说。

“去哪?”游淼问。

李治烽:“洗澡。”

游淼一身黏黏的,正不自在,便跟着李治烽出去,小巷子里李治烽带着他左拐右拐,出去上马,夜里总算凉快了些,全城灯火,夜风吹得说不出的清爽。

茂城虽不比扬州繁华,到处都是新房,却有种新家的气息。游淼知道乔珏已经着手布置,要在茂城里给他置个府邸,便和李治烽到处走走看看。而后两人去军营,李治烽所住之处正好有个接着地下水的水龙。

李治烽摇水接水,游淼便在军营里洗了个澡,两人穿着雪白的单衣,骑着马回去。凉爽的夜里肌肤相贴,摩挲时有种清新的惬意感。

当夜李治烽为游淼收拾好床铺,抱着睡了。翌日游淼还在睡,李治烽便出去买了早饭回来,山庄里乔珏给游淼派了话最少的穆风,晨早起来就在院子里等着伺候。

游淼换了个环境,虽十分陌生,但也并非无法习惯,毕竟在大安的生活给他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回到江南,处处都是好地方。洗漱时一看,发现所有住在政事堂里的给事中都有贴身的小厮伺候,心道也没什么奇怪的嘛,还好还好。问了一圈后才得知已是孙舆恩准,每人可带随身仆役一人,便就此安下了心。

孙舆早朝归来,身后跟着的却是唐博,一连数日,游淼逐渐习惯了政事堂内的规矩与作息——每天早上起来所有人晨课,政事堂与背后翰林院有一藏书馆是相通的,里面装着中原送下来的书。

而江南本地的典籍,也多在其中,内里不少都是珍本。

晨课的内容就是各自读书,孙舆不去催,众人也就全听自觉。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懈怠也都是自己的事。游淼尚且第一次进入这种环境,周围人都一般的刻苦勤奋,便不得不收敛心神,加入他们。

晨课后正好也是孙舆下朝归来,饭堂便开饭,年轻给事中们吃过早饭,不论孙舆是否能按时回来,都进厅内去批注今日奏本。一人一位,早上六部与各州要报便源源不断送进来。

中午孙舆午睡半个时辰,下午是一定在的,便督促众人。

晚上各自放班回去,游淼通常是去找李治烽,但孙舆下令,让游淼与唐博一人一日,轮番留下,入夜还要给孙舆整理奏折,预备明日早朝之用。

天气热得如火一般,赵超一登基,五月,六月,七月……时光眨眼飞逝,游淼被诸般政事压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李治烽则日日练兵,一出城就是三天、五天不归。但回来后不管有事无事,第一时间必定都是先来看游淼。

某日入夜,李治烽又去练兵,游淼留下为孙舆归总奏折,孙舆叹了口气。

昏暗的灯光下,孙舆显得更老了。游淼看得心里难过,这个老人年轻时怀抱雄心壮志,为天启卖命一辈子,却一直未得到公平的待遇。还被赵懋流放到江南,而如今国家陷于危难,却是这个苍老的背脊扛起了朝廷的大梁。

“先生,不可操之过急。”游淼知道孙舆是今日廷上推行新法不成,劳心费神,是有此一叹。

孙舆红着眼眶,难得地看着游淼。

“你道先生是因为新法?”孙舆喃喃道,“先生是怕自己没几天好活了,后继无人呐……”

孙舆不知为何老泪纵横,叹了口长气,走出书房时,神态佝偻,全不似平日的模样,游淼呆呆站着,好半晌才明白了孙舆的意思。

那天恰好李治烽回来,看游淼心情郁闷,便问他:“挨骂了?”

游淼倚在李治烽怀里,答道:“挨骂了,先生说我太懒。”

确实,游淼终于觉得自己还是太懒散了,较之从前,他忙碌了许多,但在孙舆的眼里仍然不够……远远不够。他还没有成长到孙舆能够将政事堂放心交给他的地步。

“我让先生失望了。”游淼郁闷道,说了前因后果,李治烽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别做了,回家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做了回家罢别做了回家罢别做了回家罢别做了回家罢……

游淼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办法和李治烽解释这件事,简直是哭笑不得,像个傻子一样坐着,一脸不忍卒睹的表情直笑。

李治烽莫名其妙:“怎么?”

游淼哈哈大笑,只觉李治烽的回答太有意思了,李治烽无语了,就那么坐着,片刻后游淼整个人都高兴了。

李治烽:“又想开了?”

“想开了,去洗澡吧。”游淼哭笑不得道。

两人又到军营里去洗澡,脱得一身赤|裸,此处是李治烽专用的院落,也不怕有人进来。李治烽大手打上皂荚,涂满游淼全身,两人抱在一起,蹭来蹭去地咬耳朵。游淼方倚在李治烽身上,轻轻说:“我还想继续。”

李治烽道:“现在吗?”

游淼哭笑不得,说:“我是说政事堂。”

李治烽会意,点头道:“知道了,你说了算。”

游淼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的了,归根到底,还是被憋的……彼此洗完都是头发半湿,李治烽拿着游淼的衣服,两人裹着长袍出来,游淼内里什么都没穿,夜风吹来,袍子的质地摩挲着赤|裸的肌肤,只觉甚是动情。

他看了李治烽一眼,李治烽脸上带着红晕,显也是与他想到了一样的事。

“这天气也不下雨。”游淼道,“秋收不知道要怎么办,稻子种下了么?”

李治烽点头道:“江面的水位下降了,不过山庄里还是一切照常。”

游淼隐约有预感,今年要旱了。

回来时他们穿着木屐,拖拖踏踏地走过青石板长街,离开灯红酒绿的正街,李治烽说:“晚上要入宫议事,大哥回来了。”

游淼心中一动,说:“我也去罢。”

李治烽说:“兵部的奏折刚送去政事堂,你明日若上朝,可见得到他。”

游淼想起来了,明天也可上早朝去,李治烽将他送到政事堂后巷,游淼便伸手搂着他的脖子,李治烽脖颈上仍带着干净清爽的肌肤气息。

两人唇舌交缠,游淼袍下便一身赤|裸,与李治烽抱着的时候,彼此都有种按捺不住的炽热情|欲。

小别胜新婚……游淼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随着李治烽军务繁忙,离开茂城的时间也逐渐增多,游淼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忙起来竟是没空想他。然而每天晚上入睡前,却是禁不住地思念着他。

算起来,自他们相识,也已足足过去了四年光阴。

李治烽的气息滚烫,他在游淼的脖子上亲吻,吸吮他的唇,游淼在他耳畔低声道:“我好想你……”

“我也是。”李治烽勉强咽下口水,抱着游淼,把他压在墙上。

******河蟹******

游淼咽了下口水,以袍子揩干腿,袍下露出赤|裸的脚踝与双腿,正对着唐博坐,怎么坐都不太对,索性盘膝,用袍子盖着。

游淼和那些温温婉婉的小相公不同,从前就跟着李治烽习武,反倒像是自己家的小厮一般,手臂,双腿也甚强健有力。回江南后懈怠锻炼,一身底子还在。唐博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心里嘀咕。

“游大人还未成家?”唐博随口道。

“什……什么?”游淼被唐博戳中心事,不由得尴尬起来,想唐博刚才是不是听见自己和李治烽在外头做那事了,但正厅距后门这么远,应该听不到才对……

“尚未成家。”游淼回过神道。

唐博微微一笑:“也不知谁家的小姐有这殊荣。”

游淼嘿嘿一笑,又道:“一直未听唐兄提过,唐兄成家了?”

唐博嗯了声,说:“家有一女,小女年方六岁。”

游淼点头,心道唐博居然做父亲了,转念一想倒也正常,世家子弟十六岁娶妻生子,二十二岁,女儿六岁……倒是自己显得不正常了。”

“兵部是不是递了折子过来?”游淼问道。

“平尚书亲自带来的。”唐博说,“就在先生案上,明日早朝待议。”

游淼想起一事,明天当值跟着孙舆上朝的是唐博,若等自己,该是后天,便道:“唐大人在看什么折子?”

“旱情。”唐博言简意赅地回答了他。

游淼起身去孙舆桌上翻平奚的奏折,唐博斜眼瞥他,这下看见了游淼小腿与脚踝上的液痕,却没说什么。

“旱灾重么?”游淼道。

唐博道:“两个月没下一滴雨,你说呢?”

游淼心道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竟是忘了这事,穆风也未曾说,不过江波山庄有水车与水渠,旱不到自己的地里,然而一旦旱起来,就怕成灾。若是再干旱下去,今年秋收就要有麻烦了。

而秋收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只能祈求老天爷保佑……

“那封奏报上写的什么?”唐博见游淼对着灯光端详,便问道。

“聂将军请求增兵。”游淼道,“偷袭鞑靼人的先锋营。”

自五月那场胜仗后,鲜卑人已大军溃败,鞑靼人沿着北路南下,占据了沛县以北的虎咆河与东河平原。聂丹则将兵力推至东河南岸处。

此处是千年前的一个古战场,鞑靼人先锋军来了一万人,探鹰日夜盘旋,初时朝廷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要增加兵防,然而孙舆却一语道破天机,让聂丹按兵不动——这个时候,先锋营并非在等后面的鞑靼大军,而是贺沫帖儿正在与五胡交涉,只怕胡人内部也有问题要解决。

果然聂丹按兵半月,迟迟不见鞑靼大军压境。

“明日早朝上。”游淼抬眼看唐博,说,“唐兄能和我换换么?”

唐博似是知道游淼早有此说,随口道:“随你。”

游淼点头,政事堂军务之事,几乎是都过他手,他不行的再递交给孙舆,毕竟给事中们都不熟悉行军打仗,只有唐博偶尔能发表点看法。聂丹既已归来,明日早朝上只能让游淼去了。

游淼仔细研究奏折,聂丹的请求是为他增兵一万人,以一万骑兵、五千步兵突袭鞑靼先锋大营。将这一万鞑靼军尽歼在东河。

想也知道明日早朝上会是怎么样,必定是所有大臣一齐围攻聂丹,让他放弃这个异想天开的提议。主动去袭击鞑靼人?那还得了?!还要尽歼!简直是疯了,这里歼灭敌军,贺沫帖儿转头就要率军南下,势必会有疯狂的报复行动。

但游淼知道,聂丹有十足的把握,而这个时候,就连孙舆也拿不定主意了。只要能在早朝上阐明利弊,增发援兵,打这么一仗反而是可行的。说不定聂丹与李治烽带兵,还能拿下整个东河区域。

东河一破,流州便全境收复,再进军苏北,只剩下时间问题。

然而打是可以,打完之后的结果,却是谁也难以确定……一个把握不好,就势必迎来鞑靼军的大举反扑。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