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对儿子的认可
这是他从小渴望的认可。
“接下来,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蜀都的根基已经扎下,下一步,要让它枝繁叶茂。”
刘光天的声音带着远见,“蜀都,绝不是我们的终点。”
“我明白,爸。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武汉和西安的市场。”
“很好。”刘光天最后说道,“记住今天这份心情,记住那些磨破的布鞋。华兴可以成为一艘航母,但真正的海洋,是民心。失了这片海,再大的船,也只是无根浮萍。”
“我会永远记得。”刘振华坚定回答道。
翌日清晨。
晨曦刚刚洒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却驱不散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的压抑。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的港岛,表面平静下暗流汹涌。
报纸头条醒目地刊登着"华兴百亿投资内地,战略重心北移?"的标题。
电视财经频道里,分析师们正激烈辩论着港资流向的变化。
证券交易所内,几支华资背景的蓝筹股开盘即出现异常波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虑,如同维多利亚港上空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茶餐厅里,股民们交头接耳;
写字楼中,白领们窃窃私语;
码头工人们也在休息时议论着未来的生计。
在这个敏感时期,华兴集团在蜀都等内地城市的大举投资,已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
街头巷尾,不少人暗自揣测:华兴是否在悄悄转移资产?这位港岛商界的旗帜人物,是否对港岛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近期几家重要华资上市公司的异常资金流向和股价波动,以及几位原本坚定表态留港发展的华商巨贾与伦敦、新加坡方面的频繁接触,都已不再是秘密。
更有人私下传言,李嘉城被曝增持海外资产;
郑裕彤家族信托突然变更受益人...这些迹象让"跑路"二字在圈内不胫而走。
九龙塘的私人会所里,侍应生们私下议论着某位大亨正在变卖收藏的名画古董;
中环的律师行突然接到多宗设立离岸信托的紧急委托;
就连跑马地的豪宅区,也传出了几处顶级物业正在寻求买家的消息。
不安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从金融圈扩散到市井小巷。
在这个决定港岛命运的历史关口,整个港岛都在等待一个声音,一个方向,一句能让所有人安心的承诺。
而能给出这个承诺的,全港只有一个人。
华兴集团顶层办公室内。
刘光天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他亲手参与建设的城市。
报纸散落在办公桌上,电视里还在播放着财经评论员的争论。
林秘书推门而入,语气凝重:"董事长,市场反应比预期更强烈。我们的华兴丽都股价开盘下跌了三个百分点,连带其他华资股也受到波及。"
刘光天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凝视着窗外:"告诉公关部,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
"您要亲自出席?"
"是时候给这座城市一个明确的答复了。"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回荡。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波澜不惊,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