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一日三餐 > 第39章 太湖一锅鲜

第39章 太湖一锅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皎不开心。

    她有那么一点点生温老师的气了。

    事实上, 夏皎从来没有考虑过“衰老”这件事情。

    平时看也好,看电视剧也好,坚决不去看男女主人公衰老死去的部分。很多人觉着一直牵手到衰老死亡才是一生, 但夏皎并不觉着这样算圆满, 更像悲伤的结局。

    就像之前看《射雕英雄传》,看到黄蓉重伤, 说允许郭靖在自己死后娶华筝, 不过不允许对方来自己坟前祭拜之类的话。

    夏皎看到这里的时候差点把电视砸掉。

    她、不、允、许。

    就算她突然意外去世,温崇月也不可以继续遇到其他的“真爱”, 继续寻找伴侣, 继续给另外一个人做饭, 一日三餐。

    人都有独占欲, 夏皎承认死后的事情无法掌控, 但她的态度就是不可以。

    温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说?

    他怎么会觉着他会早一步过世?他怎么可以这样坦然地分析利弊呢?

    不开心的夏皎在晚餐时和温崇月沟通, 她表现的很坚决:“你要继续锻炼身体,争取和我一块死掉。”

    温崇月微怔。

    说这话的时候, 两人吃的仍旧是地道无锡菜,太湖一锅鲜, 河虾、螃蟹、黄鳝、鲫鱼等等等等煮成一锅, 蒸汽升腾, 氤氲着荡开, 温崇月将桂花糖芋艿放到夏皎面前的白瓷碗中,笑着说:“那看来我应当彻底戒烟了。”

    店员端上冒着热气的太湖汤丝螺和香味儿浓浓的圆盅蹄膀,还有一份藕片,素菜不多, 温崇月特意要一份水煮菜, 只加了盐稍微调味, 让吃不了太多肉的夏皎清清口,一口肉一口菜叶子,又额外要了份生菜。

    夏皎啃着菜叶子,听见温崇月说:“同时,夏皎同学,你也需要锻炼身体了。”

    夏皎嘀咕:“我健康着呢。”

    夏皎真的健康了很多,她已经远离了外卖和速食,不用每天都在通勤上花三小时,如果没有意外,花店的上班时间是八点半,乘公交只需要两站。中午有温崇月做的午餐便当,几乎不会重样,对方精心地准备着每一样餐点的搭配。晚上五点半打卡下班,夏皎喜欢步行回家,顺带着在附近的小店里挑一些水果,或者去书店里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漫画或者书籍。

    尽管网购已经十分便捷,但夏皎仍旧喜欢在线下书店里“偶遇”一些感兴趣的书,或许因为装帧,也可能因为书店陈列的摆放语。

    顺着遥遥回望,夏皎真感觉之前的生活过于拥挤。以前自己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却只有一个疲惫不堪的躯壳。

    九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太湖畔芦苇摇,桂花正攒着劲儿等着开,“水八仙”依次上市,此时的鸡头米已然成为饭桌上的新宠。

    鲜品的鸡头米味道最佳,一斤顶多剥出来两三两。夏皎遇到有老人贩卖,瞧着新鲜,买了一些回家,温崇月和她慢慢地剥了许久,小虾米和温泉在打架,电视机中放着旧电影,是《夜半歌声》,阳台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空调开到25度,烤箱里面,青口贻贝和欧芹、柠檬的香味慢悠悠散出来,放着夏皎在温崇月指导下做的黄油欧芹烤青口。

    苏州话里讲的鸡头米就是芡实,长得像鸡头,有硬壳,刺手。这东西难采难剥,剥了几粒,夏皎的手就受不了了,温崇月指挥她去泡茶,自己一个人慢慢地将东西剥出来。

    这时候的鸡头米最鲜嫩,生嚼软弹可口。温崇月做菜追求本味,做的简单,没有加复杂调料,就用鸡头米和百合搭配着煮粥,又做了鸡头米炒虾仁。

    夏皎也终于露了一手,展示自己的厨艺——螃蟹炒年糕。

    这一道其实是江苏的家常菜,不过江苏著名的“散装省份”,同样的一道菜,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很多人是先把年糕煮熟,再和螃蟹一块儿炒。夏皎不,她先把螃蟹煮出汁,用汁去煮年糕,入味深,年糕吸足了汁,软滑又鲜美。

    暑热渐渐散去,苏州的游客渐少,景色依旧怡人。

    晚饭后,洗完澡的夏皎哼着歌儿,半躺在沙发上,研究着温崇月拿过来的一张地图,认真钻研该去哪里玩。周末的时间有限,注定只能在附近兜兜转转,杭州,上海,两个暂定的目的地,夏皎暂时还衡量不出。

    她心里觉着应该去上海,不过杭州的话……似乎也不错。

    都说立秋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客厅里的两只小猫咪头抵着头,亲亲热热地窝在一起睡觉觉。相隔一扇门,夏皎和温崇月两人各盖各的被子,只有小蘑菇夜灯在亮着暖暖的光。

    夏皎两只手抓着被子,认真地注视着黑暗,小声说:“温老师。”

    温崇月:“嗯?”

    夏皎说:“我忽然感觉有点冷。”

    温崇月明白了,他将自己的被子往夏皎身上盖了盖,伸手,隔着夏皎的小被子拥抱住她,问:“现在呢?”

    夏皎沉默了两秒,她说:“有点重。”

    温崇月作势要开灯:“我把空调温度调高些。”

    夏皎从被窝里伸出手,飞快地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她的手不凉,有着微微的暖度。

    她说:“……万一又热了呢?”

    温崇月停顿一秒,他从安静的夜色中判断出一些隐蔽的、没有出口的东西。

    夏皎拉着他的手,她掌心出了一些汗,慢慢地拽着他,往自己的身边靠。

    温崇月重新躺下,他侧着身体,打开盖在夏皎身上的被子,她只穿了一件淡淡浅绿的真丝裙子,晚上看不太清,阳光晒不到的肌肤雪白柔软,像是春日里柳条的柔软嫩芽。温崇月没有睡前喝水的习惯,此刻喉咙有一些干,夏皎手心的薄汗,他记得对方新换的身体乳有浅浅的椰奶香味,混合着新鲜碾碎的无花果叶……

    他问:“如果抱着我,会不会好点?”

    夏皎声音干巴巴:“我没试过,大概会?”

    温崇月:“那我们试一下?”

    夏皎:“好。”

    温崇月躺在椰奶和无花果叶香味的柔软温暖中,夏皎贴靠过来,张开双手,搂住他。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没有太多经验,调整了好久姿势,夏皎一直在抖,她想要控制一下,但心跳不听话,总是蹦蹦哒哒到想要从她胸口跳出来。温崇月也有些伤脑筋,不是硌到她的身体就是不小心压到胳膊,还有压住头发的风险。

    对于女孩子来说,头发是很珍贵的。

    好不容易才找到两个人都能接受的睡姿,温崇月一手搂过她的脖颈、让她脖子正好枕在自己胳膊上,另外一只手由着她抱住。

    夏皎终于可以舒服地闭上眼睛,她说:“不冷了。”

    温崇月轻轻地唔一声。

    “我想,”他说,“从节约的方面考量,或许以后我们只需要一个被子。”

    夏皎说:“真好,那晒被子的时候只要放一个晒被架就可以啦。”

    额头抵在温崇月胸膛上,夏皎慢慢地闭上眼睛,她能闻到对方身上的味道,清新干净,像雨后的松林。

    卧室安静,外面小雨滴滴答答恰恰恰,藏在角落里的苔藓悄悄生长,夏皎缩在温崇月胸膛中,慢慢睡着。

    夏皎和上海的第一次接触,其实来源于初中补习,温老师给班上学生发的进步奖品。

    辅导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暑假,十分短暂。

    一周一次测验考试,温崇月从第一场测验结束后就告诉他们,今后看学生的名次进步情况,每次测验中进步最大的学生将会得到一份奖励。

    夏皎在第四次的测验中才拿到奖励,是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中间夹了一张上海某地的明信片,盖着店里的路标印章。在此之前,上海只存在于夏皎看过的影视剧中,但那个时候,夏皎描摹着明信片背后的印章,忽然想要过去看一看。

    可惜初中的夏皎不可能说服爸妈、让她一个人出去玩。

    而现在的夏皎和温崇月,也没有去成上海。

    在准备订票的前两天,温崇月接到北京的电话,他的父亲在浴室中不小心摔伤了,左手轻微骨裂。

    夏皎立刻请了假,跟随温崇月赶回北京。

    抵达的时候,手术已经做完了,温父还在休息。请来的护工三十多岁,十分自责:“我不知道温教授摔倒了,当时也没听到声音……”

    “没事,庆姐,”温崇月安慰她,“听医生说,你也一晚上没休息了,先去睡觉吧。这边有我和皎皎。”

    庆姐点点头,等她走了后,温崇月才让夏皎去暂时休息一会儿,夏皎不肯:“你守着爸爸吧,我去买些早餐回来。”

    她看得出来温崇月有些神思不宁。

    人上了年纪,最忌讳的就是摔倒,伤筋动骨,更何况温父心脏本身就出了些问题,受不得太大的刺激。

    温崇月不勉强,嘱托夏皎早去早回。

    夏皎吃不得豆汁,就打包了豆浆,炒肝儿、酱肉包,买了些焦圈儿和烧饼,蔬菜水果沙拉,一块儿带过来,刚好凑成早餐。

    温父睡到中午十点才醒来,他没想到温崇月会过来,连连叹气:“哪里用得这样麻烦,就是暂时动不了胳膊——”

    温崇月不说话,倒了热水。温父现在身体不太好,得忌口,有了嘱托,夏皎特意点了一份病人套餐,其中有碗蔬菜面,软和又暖。

    温父很在意夏皎,微笑着和她聊了很多,工作近况,生活情况。知道夏皎喜欢花,也和她多聊了些植物方面的东西,等到中午,温父困倦了,吃饭后又继续睡午觉。

    观察时间够了,才接回家中。

    下午,温崇月接了电话,委婉地谢绝了几个前来探病的学生,温父的身体不太适合见客;不过有俩老教授拒绝不了,就住在这几栋楼里,拎着东西就过来了。

    一直到晚上,温父休息后,护工守着,温崇月才有时间和夏皎出去散步。

    温父的心脏病让温崇月很是在意,夏皎理解他在担忧什么,也讲不出什么鼓励的话,就牵着他的手,陪他去附近的公园里转了一圈。

    月亮皎洁,夏末的夜晚中,来散步的教授有很多。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温父同事,他们大多都认识温崇月,亲切地叫他名字,停下来寒暄几句,夸夏皎漂亮温柔。

    等到人渐渐少了,夏皎才问:“你从小就住在这里吗?”

    温崇月说:“不是,中学才搬过来。”

    顿了顿,他又问:“我之前是不是没有和你说过,我父母的事情?”

    夏皎摇头。

    她很好奇,但温崇月不说,她也不会主动问。

    她只等对方说。

    比如现在。

    夜色如水,温崇月慢慢走着,难得向夏皎提起他和父亲之前的生活。

    以及白若琅,他的亲生母亲。

    在温崇月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尚不具备父亲这个身份,而是温启铭。

    温启铭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家中虽没有太多的钱,但对他读书上学这件事情是鼎力支持的。8、90年代里,能考中专、大专已经很不容易,毕业后有国家分配,温启铭选择的是数理方面,照理说,他大学毕业后,将前途无量——

    温启铭遇到了白若琅,一个娇生惯养长大的富家千金。

    白若琅被好友拉着来看大学生之间的篮球友谊赛,一眼被温启铭迷倒,就此单方面坠入爱河。

    在她眼睛里,温启铭灌的不是篮,是她怦然而动的一颗少女心。

    白若琅当然要拉他一同下水,从小到大,她想要的东西,就没有得不到的。

    在温启铭在食堂买四两米饭一份素炒青菜的时候,白若琅热情地打开自己的饭盒,里面码着厚厚的、香喷喷的红烧牛肉。

    温启铭自知天壤有别,婉言谢绝,劝她珍重,只是仍旧抵不过少女一腔热血。

    白若琅捧了大束的玫瑰花去他宿舍门口堵他,愿意委屈自己和他一块儿吃食堂,在温启铭打篮球的时候热切地大声喊、为他加油,全然不顾旁人侧目。

    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单纯、不顾一切的热情,温启铭也一样。

    在白若琅因为他的冷淡掉眼泪的时候,温启铭终于忍不住,递过去手帕:“我们试试。”

    并不只是说“试试”这样简单,为此,温启铭没少遭受来自白若琅“竹马”、家人的“劝告”、殴打甚至于警告。

    最狠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雨天,天还没亮,温启铭早早排队,去买白若琅喜欢的一份邮票。那时候流行集邮,白若琅也不例外,她喜欢去月坛公园的邮市,每个月定期去东区、西区,排队买套票和小型张儿。

    温启铭囊中羞涩,能为白若琅做的事情并不多,也只有这些。他终于买到邮票,揣进口袋中。快到学校的时候被人套了麻袋,四五个人聚一起,不由分说地对他抡起棍棒。

    双拳不敌众手,更何况他起得早,也没有吃早餐。

    这一次挨打是瞒不住的,温启铭身上脸上都挂了伤。他起初避着白若琅,但对方永远有自己的一套倔脾气,不信他的借口,直接闯进宿舍。

    事情就这么露馅了。

    温启铭庆幸的是没有弄坏白若琅收集的邮票,挨打的时候他把包护在身体里,雨水也没浸透。他笑着将完整无缺的邮票递给白若琅,后者却红着眼睛爆发了。

    白若琅回家后和家人大闹一场,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拎着行李箱就来投奔温启铭。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