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府试
府试的日期定在四月初三,这段时间里,几个人互相督促,努力温习。
再加上何家的大鱼大肉,补的那叫一个红光满面。
小姑娘也跟着胖了不少,这些日子杨诚抱着苏锦儿的时候,都能摸到腰间的小肉肉了。
其他人看着杨诚夫妇蒹葭情深,也是羡慕的紧,想着等自己过了童生试,也让家里给说一门亲事。
这单身狗的日子着实不太好过。
府试当日五人早早的起来,洗漱换衣,吃了一些东西。
提着自己的篮子就朝着学庙去了。
来到学庙的前面,这里已经人满为患,府城治下七个县的学子都云集于此。
场面可谓十分壮观。
相比县试的人数,那可真是多了数倍不止。
几人穿着单衣站在自己县的队伍里等待传唤。
四月的天气对于身着单衣的学子们,还是舒服了不少。
一个县一个县的队伍轮着被传唤进场,等到杨诚的队伍近前的时候。
他发现外面已经跪了不少读书人,想来都是作弊被抓出来的。
这些学子跪在考场前面被后面的学子指指点点,脸上羞愤不已。
这还不算什么,因为作弊的行为,会直接导致他们科举的资格也被取消。
可以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很快检查就到了杨诚几人这里,随着吏员的命令,几个人脱掉单衣,老老实实的被检查了一番。
而后胡乱的穿上衣服进了考场。
拿着自己的号牌,来到座位。
杨诚的位置还是不的,没有挨着茅厕,而且屋檐也不漏水。
把文具放好之后,便静静的等待考试开始了。
这府试一过,便是童生了。
以后每年都可以直接参加院试,再也不用从县试开始了。
但是过不了的话,那以前的考试就相当于白费了,还得重新来过。
而成为一个童生这才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这童生是读书人的起点,而真正的科举便从此开始。
府尊李大人,成化年间进士,论才学比县尊大人要高出不少。
出的题目也是很有深度。
不少考生看到这第一场的经义文题目的时候,已经是欲哭泪了。
李大人这题目是一道截搭题。
所谓“截搭题”就是割裂经文,变化制题方法。
这样说或许不够直观,例如正常的八股题目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考生只要读过《论语-学而篇,了解朱子集注并理解其意义就可以审题答题。
“截搭题”则是强行载搭成题,例如明代就有以“好古敏以求之者”为题。
就是将《论语-述而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截取成题。
同时根据不同的截取法,又分成了分长搭、短搭、有情搭、情搭。
考生需要从这些似是而非的句子中,迅速的找到其出处,从中找出内在联系,并言之有理。
这种难度可就成倍的增加了。
至于为什么要出“截搭题”?
那是因为整段整章的题,前代人几乎都作过了,考生念过,遇到同题,可以抄用。
而这截搭题便可以杜绝这种弊病。
李大人这截搭题的上半句是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而下半句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杨诚对于凭着过硬的记忆力很快就找到了这两句的出处,结合思考之后,便提笔在纸上打起了草稿。
李大人看着下面的考生一个个眉头紧皱,抓耳挠腮,便知这题目已经难倒了不少考生。
自然也有一些考生和杨诚一样,也开始答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