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府试
针对截搭题的难度,明朝就有一位饱受其苦的进士写诗感叹道: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二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尤易,一十五月已登瀛。
由此可见,小考最难,大考为易。
杨诚写完之后,看到有人已经提前交了卷子,便拿着自己的卷子也交了上去。
李大人接过卷子后,便放在了一边。
摆摆手,让杨诚离开了。
接下来的两场分别是判论和策问。
跟县试的都差不多。
杨诚写的也是毫压力。
早早的交了卷子。
李大人看着这个连续三场都早早交卷的年轻人,心中有些好奇,于是拿起杨诚的策问看了起来。
却不想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脸上露出一些惊喜之色,而后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再抬起头看向杨诚的时候,才发现这考生倒也生的俊秀儒雅。
心中不免多了一些好感。
能写出这么务实的策问来,历届科举之中都是不多见的。
这人确是个做官的好苗子。
如果能为朝廷所用,可以造福一方百姓。
这是李大人心中对杨诚的评价。
这爱才之心一起,便忍不住想考较这年轻人一番。
于是说道。
“看你经义文写的工整华丽,策问也是十分的务实。”
“可会诗词?”
诗词.....
这倒是出乎杨诚的意料之外,科举从不考作诗词的,而且如果真让他来作,也是作不出来的。
这八股文还是学了几个月,加上自己过硬的记忆力和领悟能力,才算写的优秀。
可这诗词,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
当然如果真硬着头皮作也能作,只是这作出来的东西难免让人笑掉大牙。
到时候估计对这名次都会有影响。
思来想去只能说实话。
“学生开蒙比较晚,全部精力都放在这文章之上。”
“想着科举也不考诗词,所以对于诗词并不擅长。”
“让大人失望了。”
李大人闻言,眼神有些黯淡,转念一想,这学生的话也对,现场作诗词确实有些难为他了,只说道。
“也是,我朝科举首重文章,让你当场作诗词确实难为你了。”
说完之后,又不死心的问道。
“那你平日里有没有先生带你所作的诗词,也可读来听听。”
“本官只是想看看你这诗词的水平如何。”
杨诚见李大人问的紧,心想,眼下如果不拿出一首好诗词看来是躲不过去了。
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既然如此,那学生尽力而为吧。”
“不过这首词不是学生独自所作,而是学生的朋友指导下才作出来的。”
李大人心中也没有对杨诚的诗词抱有多大的期望,只不过想看看他的诗词水平如何,于是笑着点点头,说道。
“妨妨,尽管念来便是。”
杨诚搜罗了一圈脑海中记忆的诗词,但是眼前能用上的,却少之又少。
思索了片刻,忽然眼前一亮,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