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风扶沉沙 > 第64章 去找一个故人

第64章 去找一个故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子,这五米长的纸可够?”听雨将纸拿进屋问他。

沙华正坐在案前研墨,淡望一眼那白纸,“够了。”

他也不拖延,接过白纸摊开一部分铺在案上,点了点墨开始落笔疾书。

砚台里的墨汁很快了见了底,他不停歇接连写了两个时辰,听雨端了清粥和热水进来。

“公子先用膳吧。”

沙华缓吐出一口气,将毛笔搁在笔架上,揉揉腿才能起过身,他将手泡在热水里揉搓,活血通气,舒缓疲劳。

泡了约莫一刻钟后,他端起白粥快速喝下去,继而又坐到案前执笔点墨。

残阳换月,掌了青灯,光晕映在他苍白的脸上,柔和平静。他像是参加科考博取功名的读书人,孤注一掷,将十年寒窗苦读咽下的墨水,一笔一笔倾注在白纸上。他是为了百姓,为了李毅辰,也为他的少年之志。

“公子,这是什么?”听雨跪坐在一旁给他研墨,盯着那大白纸上未干透的墨迹。

“安定策。”沙华头也不抬淡淡地说。

“安定策?”听雨拧着眉,看又看不懂,听也听不懂。

“这么大的纸,得写到什么时候啊?”她望了望还卷着的白纸,看样子公子是要写完了。

沙华一边写一边说:“训兵建军队这些军务我不懂,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治国我知道些。”

他抬眼看一眼听雨,又望着笔尖继续写,“我以前和你一样,你想做生意我想当大官,所以读书时我最爱看些治国的史书,里面记载了许多不同情况发生时治国的法子。

就比如发生天灾时,水患、旱灾、蝗灾、瘟疫、地动,不同情况治理也是不同的。受灾面积多大,人口几何,对应之地该拨款多少,赈粮多少,发少了灾民不够分,百姓吃不饱肚子容易发生暴乱,发多了那些官员也会扣了私吞腰包,只有知晓这些才不会被下面的人蒙蔽。

我颠沛十年在各地辗转,也经历了许多,虽没来得及读万卷书却也行了万里路,我知道哪些地方治理不好,恶匪横行,草寇肆虐,该如何改善,我也知道哪些地方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得好,可以借鉴。

我知道哪些地方土地肥沃收成好,产粮高,可以多交些税粮,哪些地方土地贫瘠收成差,什么样的年头需要发粮支援。我知道一个家可归的人冬日里一天最少吃多少粮,穿多厚的棉衣可以撑过去。

还有西陵与南柬诸国通商互市该怎样发展,日后若是王爷当了皇帝灭了北沃,宸国国土更大,我得给他想些法子,我虽没多少才学,却也可给他束手策时启发一二。

王爷打仗厉害我知道,也不知道治国上他瞒没瞒我。他最想要的天下,我总不能不管他,这也是我欠他的。”

“公子……”听雨欲言又止,她觉得这像是临终遗言,沙华又没明说,她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沙华这时才停了停笔,只道:“我明日就要走了,你替我准备些干粮和水,再把我那件丧服拿来。”

“公子去哪儿?”听雨忙问。

“去找一个故人。”

去哪里都好,他不想死在王府,不想死在西陵,因为有一个人说了,只要他在西陵一日,就保他一日平安。

听雨点点头,公子自有决策,她不问去处,也不问归期,给他研了许多墨就起身出去准备干粮和水,她不知道该备多少,越多越好,装了满满一包袱饼。

已是深夜了,云层如纱,将月盘遮得朦胧,她从小厨房出来,顿感寒气缠身,打了个哆嗦,不知不觉已入了秋。

备好水粮后她回房拿出那件丧服,不禁感伤,公子入府与她说笑恍在昨日,如今已是分别之期,她又将自己的斗篷翻了出来,与丧服一同拿到沙华房里。

丧服单薄,白日穿还可勉强,可入了秋后夜里很是寒凉,听雨怕他捱不住。

“秋日夜里寒凉,公子要出远门,这件斗篷就送给公子御寒。”

沙华停了笔,抬头看过去,那件白色的斗篷领口翻出来的是白色狐毛,里面也应当是狐裘制成,值些银两,也是听雨少有的值钱家当。

“谢谢。”他没拒。

听雨正欲坐下,却瞥见沙华的胸膛和肩头的头发,虽在白衣衬托下不甚打眼,她还是注意到了,“公子……你的头发……”听雨瞪圆了眼睛颤声说。

沙华将自己的头发顺到前面来拢成一束,望着已经化白的发尖,他握起一旁的短剑将那截白发割下了。

“你别怕。”他安抚听雨,放了短剑继续拿起笔书写,“听说我爹娘都是从东海之滨来的,那里的人一辈子都不会生病,若非横祸只会老死,这是天理。我失了命石,如今又周身灵气衰竭,大限将至。从医上论,老死最先舍弃的就是发肤,发白肤皱,脏腑衰竭,只是我要死的前兆罢了。”

“死……”听雨不敢相信,她以为服了药就好了。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